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要闻 >详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教授:再造一个“数字深圳”:可测量可计算可分析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 2022-10-14    【字体: 放大  缩小 】

  在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调查评估报告中,深圳一体化政务服务总体指数为“非常高”,处于最高档。实际上,深圳已连续三年在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排名中位列第一。

  政务服务与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服务是否高效、便捷,直接影响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深圳陆续推出的“秒批”“免证办”“全市域通办”等改革措施,让市民的办事体验发生了质的变化。拿着厚厚材料、奔波在不同窗口的景象已成历史,如今申报审批以“秒”计算、足不出户掌上全办妥……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已成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数据多跑腿,市民企业办事更省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长期聚焦基于虚拟城市环境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技术研发,深度参与、见证了深圳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他认为,致力于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深圳正积极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不少探索和实践已成为全国标杆和样板。

  围绕“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的目标,深圳陆续推出的“秒批”“免证办”“全市域通办”等改革措施,已成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金名片。让数据多跑路,意味着市民、企业办事少跑腿、不折腾、更省心。

  数据显示,“i深圳”平台汇聚全市8000多项服务,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实现掌上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350个、“秒报”539个、“秒报秒批一体化”165个;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市,政务服务“免证办”覆盖5528个事项。

  “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

  “办事效率太高了。”不少体验过深圳网上办事“秒”出结果的市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深圳打造的“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政务服务从申办到审批的全过程主动、精准、智能服务,实行“无填报、无材料、无跑腿”三无模式,实现即报即批、即批即得,推动了政务平台、政务流程、政府职能的升级和转变。

  “以后不需要请假办业务,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户籍在南山区的市民陈女士,居住地却在罗湖。此前,她经常要向公司请假,赶去南山行政服务大厅进行业务办理。今年4月1日,深圳正式上线“全市域通办”服务专区,将通办改革在全市范围内纵深推进,陈女士的烦恼事儿也随之解决。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网上办事效率高,不仅便利了市民企业,从深层次理解,更加体现了城市的智慧程度与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举例说,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深圳网上办事平均每月能减少市民出行500余万次,节约时间的同时,也节约了交通出行成本,进而也就减少了碳排放。

  “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它所能够分担的客流量不亚于一条地铁线路。”郭仁忠总结道,随着深圳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系统将为城市运行赋能增效。

  ◎数读

  数据显示,“i深圳”平台汇聚全市8000多项服务,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实现掌上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350个、“秒报”539个、“秒报秒批一体化”165个;打造无实体卡证城市,政务服务“免证办”覆盖5528个事项。

  ◎对话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教授:

  再造一个“数字深圳”:可测量可计算可分析

  作为深圳首位本土院士,郭仁忠从事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30多年,曾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空间型管理信息工程——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化工程。

  2015年10月,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成立,郭仁忠担任院长。在其带领下,研究院致力开展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基础理论、创新方法、技术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创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且深度参与了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多个领域。

  促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郭仁忠认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是优化城市管理和治理,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治理模式转型升级的最好路径和最重要抓手。其带来最直观的提升就是让城市各领域管理更加有序、更加高效。治理方式的数字化、信息化,将把许多物理空间要做的事情转移到数字空间解决,这就意味着更加环保和低碳,因此也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也能够直接惠及企业和市民。比如各种行政审批事项的申请、受理、审批等环节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让企业直接受益。从这个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再如,足不出户指尖办事、申报审批“秒”出结果,便捷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和体验让市民赞不绝口。据观察,深圳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成果应用惠及市民企业,不少探索和实践也成为全国标杆和样板。去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深圳有关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共47条,其中之一就是“秒报秒批一体化”智慧审批。

  着力打造“智慧城市操作系统”

  在郭仁忠看来,另一个直观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是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CIM平台)的建设。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可视化的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并在全市层面成立了空间平台建设专项领导小组。这意味着深圳要在虚拟空间再造一座城——数字深圳。

  经过各方努力,2020年12月25日,由深圳大学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建设的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一期)正式上线试运行。深圳大学智慧研究院承担了项目总体设计工作,郭仁忠出席发布会,并参与介绍了平台设计思路、建设历程及应用前景。空间平台是支撑深圳新型智慧城市暨“数字政府”建设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为全市提供统一的二三维地理空间数据服务,着力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双一流”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统”。

  基于这一数字底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为实现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又开展了“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国土空间在线规划、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规划设计数字化平台、二三维会商系统等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建设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数字化转型。

  “过去我们审批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文件审批,现在把数据录入系统,就能实现在线审批。”郭仁忠举例解释,系统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分析,可以让规划建设的项目更加科学精准,把城市建设得更科学,贴合实际需求,避免重复投资。

  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展望未来,深圳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将达到怎样的高度?日前发布的《深圳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给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图。《规划》提出,深圳到2025年,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成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到2035年,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成效更加显著,实现数字化到智能化的飞跃,全面支撑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更具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全球数字先锋城市。

  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郭仁忠分析指出,除了决心和勇气,还需要有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大量的科研团队支撑,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办好深大智慧城市研究院。”郭仁忠表示,基于城市发展的需求,需要更多类似智慧城市研究院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最终助力城市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图片新闻
Copyright©2020 深圳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承办:深圳智库联盟秘书处       备案序号:粤ICP备20058290号-2       网站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