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是连接知识与权力的中介机构,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咨询与建议。高校作为知识聚焦地之一,高校智库是智库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智库建设步伐加速,高校智库得到长足发展,一些高校智库的全球影响力提升。但整体上,优质高校智库分布集中,多依托资源丰富的名校,且地方差异较明显。如何有效发挥高校系统“脑库”作用,打造高校智库体系,服务政府决策与地方发展,是当前智库建设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国际比较中吸取经验,准确定位自身发展优势与特色,有助于我们思考这一问题。
中外高校智库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各有异同。智库建设走在前沿并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高校智库必在其中占据关键的一环。高校智库依托高校,在研究领域、研究指向与目标定位上,以实现智库主体功能为目标,研究重大战略问题与公共事务政策,为执政者与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中外高校智库由于国家与地区间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历史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差异,具体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皆有所异同。
在发展阶段上,欧美智库发展起步早,智库研究具有一定规范,已形成一定影响力。中国智库发展起步较晚,但奋起直追,发展势头强劲。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直接促进了对发展智库的需要。智库最早在欧美国家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发展期,最初主要服务于战时战略决策。20世纪80年代,应工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与国际竞争所需,欧美日韩的智库建设步入高峰期,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关系中心面向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等领域的政策研究,日本东京财团与21世纪政策研究所面向国内外经济政策研究。中国智库随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进程进入发展期,至中央提出加速建设现代新型智库,近十年来进入发展高峰期,出现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全球智库报告2019》数据显示,中国8家智库入选全球百强智库,其中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与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位列其中。
在运作模式上,国外一些智库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营方式,中国智库尚处于创新完善过程。国外高校智库在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与政府部门达成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渠道,旋转门机制使智库研究者与政府要员实现灵活转换。同时,高水平的高校智库又能在财务收支、人员管理、项目研究以及智库日常运行上保持相对独立自主。比较而言,中国高校智库在人、财、物上更依赖于所属高校,日常管理上受所属高校行政管理。不过,随着学术交流全球化程度加速,中国高校智库逐步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如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是依托清华大学平台的中美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校友捐赠设立,聘请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与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
中国高校智库具有后发优势。其一,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为高校智库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动因。从全球智库发展历程看,智库发展高峰都是社会复杂化程度加剧与经济发展加速的时段,国家治理与科学决策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的深入,国内外的复杂局势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要求加强智库建设。其二,在知识全球化中提升智库发展的国际视野。信息社会时代,知识能够快速地进行全球传播,通过网络媒体、杂志期刊、国际会议、访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观点、思想、方法能够在中外智库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其三,经济全球化提供人、财、物的国际共享。高校智库通过发起项目合作、建立合作平台、聘请全球专家等方式,快速实现与国外高水平智库对接。如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合理整合全球智库资源,国际影响力迅速上升。
中国一些高校智库借助平台优势,集中资源,取得快速发展,但整体上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具有影响力的高校智库集中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地区分布比较不均衡,地方高校智库发展不足,对地方经济政策影响小。二是高校智库多为高校附属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运作模式都受高校行政管理制约,独立性与问题针对性有待加强。三是多数高校智库存在重课题、项目研究,重论文发表、著作出版,轻应用对策研究与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四是与政府、社会互动不足,研究成果不仅与政策实践有差距,且成果转化渠道较狭窄,效能发挥不够,研究成果转化率低于官方智库。
借鉴国外高校智库发展经验应当结合中国的现实要求与地方特色。高校智库应主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准确定位高校智库的发展方向与功能实现。高校智库建设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足中国实践,把握中国特色,以服务党和政府为宗旨。高校智库既要着力于政府决策推行,对政策实施前期做预见性研究,借助研究成果的公共传播,在民意民声与政策之间搭建桥梁,又要走在政策制定前列,着眼于前瞻性研究,分析复杂的利益格局与形势变化,提供有理论依据的政策建议,提升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科学化与精准化。
加强高校智库理论研究与政策实施之间的连接。国外高校智库的运作机制表明,能高效整合学、政、商三方资源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通过优化高校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能够形成有效的政策传递网络。中国高校智库建设需要有机地结合智库特质与高校优势,取高校之长,补智库之短。依托扎实的基础研究,高校智库可以拓展应用研究与战略研究,结合学科优势,打造某一领域精而专的智库研究品牌,避免同质化研究,避免单向度研究。打通高校智库与政府部门沟通渠道,使智库研究者拥有施政实践经历,提升社会政治问题敏感度,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作为高校专业智库,多任院长均具有英国政府或地方政府教育机构工作经历。
保持高校智库研究的相对独立性与客观性。智库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人员独立、财务独立与运作独立三个方面。高校智库依托高校建立,但不能依附高校生存。高校智库应形成公开、透明的人才考核机制,研究成果以学术期刊、专著的方式扩大影响力,并接受同行评议。探索改革高校拨款与财政资助等单维度的筹资方式,开拓社会捐赠、企业资助、项目委托等筹资渠道,给高校智库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保障。
作者:程智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