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外智库 >详情
兰德公司发布《美中战略竞争》报告
信息来源:参考消息        发布日期: 2021-07-05    【字体: 放大  缩小 】

  兰德公司近日发布题为《美中战略竞争》的报告。报告评估了中美关系存在竞争性的领域,并对未来前景进行研判。报告认为,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不同,中美竞争更加复杂,经济、外交和技术竞争将在中美博弈中发挥核心作用,“混合战”等非常规战争手段可能将在更大范围使用。中美博弈将不仅将涉及地区和全球议题,还将涉及军事现代化、全球影响力以及网络、太空和信息等领域,双方在竞争同时也有合作需求。报告称,当前竞争是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旧国际秩序逐步瓦解背景下发生的,美国决策者仍在努力研究如何更好地应对“与过去50年截然不同”的这一战略挑战。

  报告作者蒂莫西·R·希思为兰德公司资深国际防务研究员,曾长期担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中国战略重点小组分析师,在美军方和政府的战略及作战部门工作逾16年,主要研究中国问题、亚洲问题和安全问题。报告中文译文约3.6万字。

  报告回顾了兰德公司近年来关于中美关系的研究成果,共涉及60余项研究成果。其中讨论了有关中美关系的各方面议题,包括中国的战略目标和优先事项、中国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评估、中国实施措施所产生的对美影响及美方应对措施等。报告还对“竞争性国际环境”进行了一定篇幅讨论,并与美俄战略竞争进行了比较。报告对比了中美军事能力,并对特定领域进行了战术层面研究。

  报告就中美两国在以下七方面的博弈关系进行研判。

  第一,称中美关系是美国最重要竞争关系。报告强调了美国与中国竞争的重要性,称竞争结果可能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前景,并对未来国际秩序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认为经济、外交和技术竞争发挥核心作用。报告强调了经济、技术和外交在当前竞争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外交、工业、贸易、创新和在国际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是中美竞争的核心领域;强调美在先进技术研发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的重要性。报告指出,技术领先不仅能使经济迅速发展,还能使一国军队在战场上获得优势。报告认为,中国已在大数据领域优于美国,但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因美在先进半导体领域拥有巨大优势。

  第三,认为美国综合国力仍略胜一筹,但中国正在缩小差距。报告认为美在外交、经济、技术和军事上都保有相当大的优势,同时,中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美在世界各地的联盟和伙伴关系中有持久优势,而中国在印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越来越大。报告还认为,中国缩小了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中的“影响力差距”,同时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力也在扩大。报告提及,中国已成为对美国至关重要的11种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主导生产国。

  第四,认为美在亚洲安全地位“受到削弱”。报告称,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稳步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能力迅速增强。中国的反介入能力已对美国的力量投射构成威胁,且“随着时间推移,威胁或将显著增加”。报告指出,军力差距缩小是在美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美国及其盟友在阻止和击败“可能威胁国家利益的行为”的能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此外,如果国防预算减少,美国及其盟友可能在维持军工产业方面遇到更大挑战。

  第五,认为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上升,但冲突风险仍然很低。报告认为,中美之间爆发战争的整体风险仍然很低,但双方关系围绕台海和南海等热点问题的紧张程度上升。报告提及,兰德公司的研究显示,中美战争仍然“不太可能”。报告称,尽管中美两个大国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被认为是“不可能”,但全球力量分配的急剧变化可能增加冲突风险。未来冲突风险的升降将取决于力量平衡的变化。报告提醒,随着紧张局势加剧和不信任加深,在危机或对抗中出现误判的风险增加。

  第六,认为对联盟和伙伴关系的管理是一项对美国的潜在“国策挑战”。报告称,中美博弈的性质显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将集中于美国在亚洲盟友和伙伴有关的议题上。

  第七,认为未来竞争很可能将更多通过非常规战争手段实施。报告称,鉴于中美之间爆发常规战争的潜在风险和将产生的灾难性代价,“混合战”和“灰色地带”手段将成为更为主要的行动方式。报告特别指出,对美国来说,金融制裁、内部颠覆活动和进攻性网络行动看上去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非军事胁迫政策工具,但同时,金融制裁将“错综复杂,难以执行和维持,并对世界经济构成危险”,对华进攻性网络行动则面临较大的“报复、升级风险或代价”。

  报告称,中美博弈将涉及以下六个更大的主题:

  一是地区地位。报告称,追求地区领导地位是支撑军事竞争的关键战略驱动力。报告分析称,东南亚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安全问题的担忧程度,它们感受更多的是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而非军事威胁。报告据此提示美国政府称,尽管东盟国家与美国的共同利益“多于”与中国的共同利益,但他们更倾向于避免在中美间“选边站”。报告认为,中国将在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事务的决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全球影响力。报告认为,中美博弈的范围远远超出亚太地区,其中将既涉及外交领域,也将涉及全球规范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与影响力领域。

  三是军事现代化。报告认为,未来在战略武器、太空和网络领域,军备控制和危机管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是亚洲军事地位。报告认为,美国需要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来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安全地位。

  五是信息、网络和太空领域。报告认为,网络战风险将促使各方研究通过谈判达成网络空间准则和协议的可能性。对关键基础设施脆弱性的共同担忧则可能为制定规范奠定基础。此外,太空领域竞争也有可能加剧。

  六是在竞争中合作的重要性。报告认为,尽管中美竞争可能加剧,但双方也有动力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进行合作。中美对抗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经济关系和面对共同威胁时的共同需求,这也带来了双方竞争兼合作的必要性。报告提示,在技术竞争中,美国应持续跟踪中国单个领域和部门的发展,以研究中国的创新体系。

  报告认为,鉴于未来竞争的多领域和多层次——涵盖经济、安全、技术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并在区域和全球两个层次同时展开,美国应找到改善自身各领域、各地区、全球层面及各联盟和伙伴关系的协调方法,这将是美国决策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美方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联盟和伙伴关系凝聚力下降的严峻挑战,旧的国际秩序四分五裂,经济增长缓慢和国内需求相互竞争限制了国防开支增长。在此背景下,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美国在国家实力方面的相对优势将继续削弱。

  报告认为,在低烈度冲突部署各种军事和非军事力量可能有助于保护美国的利益,并有助于在影响力和领导权竞争中获得优势,但人们此类行动升级的风险仍然知之甚少,因此,应更加深入研究“如何运用非战争手段保护美国利益”。

  报告最后强调,对中美关系的理解,可能仍将是未来几年对美国决策者而言至关重要的议题。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