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港深智库联盟开展第二次线上研讨会,本期带来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先生的发言。
围绕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我从香港的角度谈四个目前面临的挑战:
一是深港合作的制度创新的问题。北部都会区和口岸经济带关键的还是两地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对接的问题,包括怎么共同谋划、怎么共同建设,甚至是共同分享的模式,这方面现在已经滞后于珠海和澳门合作的深度。横琴是真正做到了“四共同”: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分享,实际上是创造了“一国两制”新的合作模式,我把它叫做“两制”的融合区。过去合作只是物理上的合作,横琴现在的合作模式是一种化学反应式的合作。深港之间未来在北部都会区、口岸经济带的合作方面也可以在制度突破上做一些创新,包括共同向中央去争取一些政策。有一些特定区域,包括刚才讲的河套,甚至前海一部分的区域,比如刚才宝安讲的先进制造合作区、海洋新城,能不能也作为一个新的试验田,作为深港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分享新模式的合作区,这方面我觉得在机制上是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的。
二是特区政府政策条例修订的问题。从香港方面来讲,香港本身在建设北部都会区的时候也面临很多政策的改革和创新等一系列的挑战。虽然北部都会区划了300平方公里,除去建成区和郊野公园之外,可以发展的用地现在绝大部分是不在特区政府的手上,特区政府光是征收土地的过程和规划的环评一系列的过程就相当漫长。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能够加快北部都会区的发展,我们能够希望到2030或者是2035年的节点看到一些重要的成果,需要特区政府内部对相关目前的一些政策、条例、法律做一些修订。
三是深港产业融合的问题。北部都会区和口岸经济带要成功,产业的融合非常重要。北部都会区不仅仅是一个住宅区域,更关键的是能不能创造一个新的香港经济的增长点,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产业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这方面就需要研究怎么把深圳现有的一些优势产业导入北部都会区的问题,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深化的方案。反过来,深圳利用香港自由港的优势,为深圳的企业去创造一个更好的,包括吸引国际人才、国际资金,以及在做国际并购相关的配套服务方面,是共同发展北部都会区的一个意义所在。
四是香港工程能力的问题。香港不能同时建设超过一条地铁线路,现在我们已经规划了超过9条的地铁线路,这还仅仅是地铁,如果加上各种所有的基建、道路、房屋、公共设施的配套,这个工程远远超过当年港英政府建设新机场的玫瑰园计划的工程规模。今天我们推动北部都会区这么大的计划,在引入内地的投资的资本、专业人才、劳动力、建筑公司,这方面可能都需要有一些特事特办的做法,才能够真正完成北部都会区的规划。现
在北部都会区的愿景非常美好,但是在实践操作落实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挑战,所以我们也希望将来跟深圳协力同心,真正把深港沿着“两湾一河”的边境地区建设好,成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核心的产业积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