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港深智库联盟开展第二次线上研讨会,本期带来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会长郎丽艳的发言。
深港两地的优势比较明显,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些特别优秀的企业来自于香港科研人员的研发,比如商汤科技。充分发挥深港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在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深港双方应整合各自资源,明确不同定位,通过“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01促进创新要素流动
依托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索有利于深港人才、资本、物品、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区域流动的政策举措,实行特殊的国际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对于符合健康标准的科研人员建立白名单制度,为已备案的科研人员提供出入境通关便利;对于低风险的科研物品开通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减免科研设备进口税款;探索深港两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双向募集、双向投资的新模式,支持科研资本跨境流动;开展数据跨境传输管理试点,对数据入境和出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开通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02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科技创新主体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自然会为科技成果提供转移转化、价值变现的渠道。因此,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是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方式。通过资料搜集、市场调研、专家座谈等方式,切实把握市场脉搏,开发服务社会的新技术;紧跟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及时满足市场需求。面向全球市场、坚持需求导向是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途径。
03加强多方协同创新
加强深港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和机构等信息交换、资本合营、人才双聘、成果共享的新模式,通过资源共享、联合招商、协同研发、示范应用等方式,构建“研发共同投入、风险共同承担、利益共同享受”合作机制。建设一批政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协同创新中心,实行跨主体多项目协作,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建立深港政产学研用战略联盟,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功能定位——科技企业提需求、机构出技术、高校供人才、政府建生态,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并辐射全国。
04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联合深港两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组建紧密协作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立足于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为目标,探索科技创新服务新模式。利用各种比赛、展览、峰会、讲坛等,加深深圳与香港不同城市,政府、企业、高校和机构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供需对接,引导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促进知识交换与成果转化;利用数据、算力、算法,发布科研成果、政策解读、市场对接、税务法务等信息,解决科技创新主体在信息获取、政策查询、项目申报、撮合服务等方面碎片化的问题,提供集成式服务。
05共同打造科研机构
香港高校的院校跟院校相结合,联合共同办校或者是共同打造联合实验室、联合科研基地,共同攻关一些行业的核心技术,联合打造中试平台、测试基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是为了通过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深港两地的合作能够形成一个人工智能的产业链,在产业链上面可以聚集更多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的建设和打造,这样会把整个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生态、制造和市场推进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06打造共同的数据中心
数据互通,包括城市管理、医疗部分领域的数据进行互通,通过数据的互通激发更多深港两地的科研机构,通过数据的提供,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进行实际的量化和实际的转化。
通过发挥深港两地的人才优势、政策优势、资金优势,把几大优势集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个领域,集中在深港两地的特殊环境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共同打造细分领域的冠军,成为全球最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