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成果 >详情
2021港深智库联盟第二次线上研讨会嘉宾发言(十)
信息来源:深圳智库联盟        发布日期: 2022-01-11    【字体: 放大  缩小 】

  12月8日,港深智库联盟开展第二次线上研讨会,本期带来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的发言。

  在我们这么多年深港合作中,科创中心到底在哪儿、怎么建,制度和一些机制的突破到今天都没有真正地形成一个可使用或可执行的做法。到底该怎么样联动?

  01产业融合是共建港深国际科创中心的“基”

  目前,深圳提出20大战兴产业,8个未来产业。从产业的发展来说,深港能够双方融合共建的,在过去的发展中深圳最大的优势产业是电子信息化产业,所以我们现在电子元器件是一个优势,如今在全国依然有竞争力。基于电子信息的智能制造是深圳的优势,未来我们有一些产业布局的生态并没有完整,需要借助跟港深的合作中来实现。着眼未来要港深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可以选择三个,第一是生物制药,包括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细胞和基因。第二是数字经济,包括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和区块链等。第三是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电子、海工装备和海洋服务。

  生物医药领域。目前深圳层面大概是1100多亿的规模。如果深港合作,将来可以对标上海和苏州,需要做的是政策覆盖,政策覆盖到香港,香港的政策适用深圳;数字经济领域。目前深圳是领先的,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通过联合公关和一些关键平台的建设来推进;海洋产业领域。上海、青岛、宁波、厦门、大连、三亚也提出打造国际海洋城市,深圳要借助电子信息的基础做空陆海,港深合作起来在一些专门的政策和海洋测试场方面布局。

  02创新资源融合,共建港深国际科创中心

  香港的大学在深圳设立机构,同时国家在深圳也建立了一些平台,所以未来港深的合作要在先进创新的规则、制度、政策方面做文章。同时深港两地共建平台,要把河套地区、前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和香港联动起来,打造成一个创新的空间面。

  双方的协同机制,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整合香港高校资源和研究资源,与深圳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现在时髦的词叫创新共同体或者创新联合体,港深联盟不是形式上的,要有深度。同时我们要推动成果转化的机制和模式,构建技术经纪人队伍。深港两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深圳现在已经由概念验证变成小试、中试的平台,又有基金,这一块要跟香港联合起来,用一系列的活动来推动。

  03建设综合创新生态,共建港深国际科创中心

  深港的生态是我们做国际科创中心的根本,第一是科技金融共享机制。深圳的创投机构和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可以组建深港联合的创业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技术转移等专项基金,包括研发经费的跨境植入和境外债。

  第二是高端创新人才专家库。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推动,如果在新田科学城把人才的流动通路打通,通关便利、税收优惠;建立博硕的储备人才库,为未来产业布局力量。解决这两方面,将来这一块的国际化就能做好。

  第三是科研设备共享机制。香港有一些特殊的、高精尖紧缺的设备,深圳是没有的。深圳的企业和香港的高校、科研院所形成紧密的合作,包括设备共享,可以利用保税区的免税功能来解决现在研发的投入。

  第四是科技服务网络体系。现在前海已经有了,香港有相对成熟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体系,以及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交易、科技服务外包、软件测试平台、会计、律师和管理服务机构等,我们培育跨境的创新服务主体,重塑创新服务的方式,完善创新生态,也让前海和整个香港的合作做的更加务实。

  总而言之,深港的合作还需要更多突破性的举措,一是规划和深圳整个的对接,北部规划区、河套、前海都有,但这么多规划似乎都是各自的规划,没有形成国家层面的一个整体,这个需要双方衔接。二是香港自由港的制度、国际化的资源要在港深的都市圈、创新圈中发挥一些关键的枢纽作用,做资源的配置流动能力。三是深圳在立法权利的使用中制定出更多符合国际创新的准则。四是鼓励让深圳的企业能够跨过河到香港去,把高端制造引到香港。五是整个高校的实验室要在河套和前海布局,这样才能衍生出一批新的工艺、新的产品,让科创中心真正成为国际化的竞争力。

图片新闻
Copyright©2020 深圳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承办:深圳智库联盟秘书处       备案序号:粤ICP备20058290号-2       网站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