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详情
以平台化智库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日期: 2020-10-28    【字体: 放大  缩小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要“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因此,智库应当聚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各个领域的问题,将扎实、专业、有用的研究全面嵌入党和政府的决策机制,在各个环节发挥智库的智力作用。结合新型智库所承担的使命与功能,本文提出通过整合智力资源打造平台化智库,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建立智库研究生态系统

  智库的性质和研究形式在新时代发生了许多变化。新时代也对新型智库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智库研究更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更强调研究在政策应用上的务实管用,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理论基础是智库研究的根本,是产生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条件,但这只是智库研究的内核而非导向,是必要非充分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瞬息万变。智库既要快速响应,也要科学研判,还必须接地气,这就需要智库根据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入的科学研究对决策形成有力支撑。此外,这也要求智库在运营中避免“象牙塔式”运作,必须走进社会、接触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基于扎实的调研以及对该领域政策历史、背景的深入了解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智库需要整合各方面社会力量和智力资源,形成有机统一的研究体系。

  另一方面,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智库作为党和政府的“外脑”“智囊”,还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当下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正在深刻变化。如何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艘“巨轮”朝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乘风破浪、稳步前行?为实现这一目标,智库需要作为“瞭望台”,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充分预研和预判,并从风险评估、问题预警及对应预案等角度拿出多套解决方案,科学论证各方案的优劣势及社会影响,在决策的关键时刻为党和政府提供坚实有力的依据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新型智库能够成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与任务。

  这两方面要求说明,智库的研究模式不能简单由单一界别、单一领域、单一团队来完成。智库需要进行整合研究,将政产学研媒各个界别和相关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根据研究目标形成汇集各方知识和智力的研究成果,建立智库研究生态系统。因此,从智库的组织形式来看,过去那种基于某一学科、某种性质、某个团队、某个地域而形成的、存在明显边界的组织形态便不能适应当今的智库发展要求,而应当突破各种研究边界,创新组织形态和研究模式,形成“平台化智库”。

  何为平台化智库?顾名思义,就是将智库打造成一个研究平台,通过制度化设计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将散布在各个地域、各个界别、各个行业的智力资源汇聚成有机研究体,并通过合理的分工协作形成有序、优质、高效的“研究链”,最终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不难看出,平台化智库的本质是一种连接机制,关键是如何引导和整合研究个体实现整体研究的最优化,实现方式是借助信息系统形成“点—线—面—体”立体式研究架构模式。形象地说,平台化智库好比一间“中央厨房”,能够获取所有信息、数据、智源等,集中加工生产出咨询报告、研究报告、皮书等产品形式,并输送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

  增强开放性和灵活性

  平台化智库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标准化。标准化是平台发挥功能的前提。各种各样的主体在平台上交汇,这就需要制定标准化的范式进行引导和规范,并形成流程甚至是文化。比如,将各领域各界别的专家进行标准化分类,将各种研讨交流过程进行标准化流程设置,将各个工作操作环节进行标准化规范等。在标准化的过程中,应进行制度化建设,通过制度体系将平台的各种标准定型,形成制度保障,成为各个主体在平台上发挥作用的行动守则

  二是开放性。开放是平台的基本特征,没有开放,平台便失去了意义。搭建智库平台的目的也是为了开放,在更大范围集中各方智力资源,并将其整合到智库研究体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开放的特征也要求平台具备兼容性,即能把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智力群体整合进来,形成有机统一的智库研究体。具体来说,提升平台化智库的兼容能力,应提升智库对智力资源主体的甄别力、吸引力、整合力,将最有用的智力资源主体用最有效的方式纳入智库研究体系之中,促成高水平研究成果。

  三是灵活性。平台化智库应体现出“不变”与“变”的特征:“不变”的是智库的主体、品牌、理念、研究模式、核心团队、价值取向等,这些构成了智库运营的内核,并逐步内化为智库平台的“魂”;而“变”则展现出智库的灵活性,即针对研究问题的时下特征,能够灵活地根据不同需求和对象开展研究。比如,针对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国际组织、社会公众等不同对象,研究要求也不尽相同,智库在整合智力资源主体时需要根据不同主体的特点进行调整。

  “五位一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如何打造平台化智库?笔者认为,应当围绕“使命(文化)—资源(基础)—机制(制度)—智力(研究)—模式(运营)”五个方面构筑智库平台核心主体,形成以使命驱动塑造文化、以资源获取夯实基础、以机制设计化为制度、以智力汇聚提质研究、以模式构建推动运营的“五位一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第一,以使命驱动塑造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服务,这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时代使命。智库建设要认清使命,先立智库之“魂”,才能强智库之“魄”。因此,打造平台化智库首先应立足于使命,塑造形成智库自身的组织文化,建立热情、专业、理性的智库研究和运营氛围。这是平台化建设的基础和根本

  第二,以资源获取夯实基础。资源获取是建设平台化智库的前提,智库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才能驱动各方力量为平台服务。比如,体制机制、硬件设施、学科力量、数据库、品牌力、经费、带头人、政府影响力、传播渠道等都是智库的重要资源。打造平台化智库,在明确使命目标之后,就应当全力争取这些资源条件,奠定智库建设的坚实基础。

  第三,以机制设计化为制度。机制设计是智库的运作范式,是智库运行的规则、流程、模式等方面的体现,应形成各项规章制度。打造平台化智库,要聚焦于智库平台的构建、“点—线—面—体”立体式研究架构的搭建、运营模式的形成等方面来设计运行机制,形成制度体系。该体系应当覆盖章程、研究、外部关系、传播、奖励、财务等各个方面。

  第四,以智力汇聚提质研究。研究是智库之本,研究质量决定了智库水平。平台化智库要汇聚各方智力资源,形成政产学研媒各路专家协同研究的局面,使研究成果更加务实管用,更具预测性和前瞻性。这其中,智力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标签化识别尤为重要,要实现智力资源与研究需求的精准对接。此外,还应突破时间、地点、组织等限制,形成无边界研究模式。

  第五,以模式构建推动运营。运营是智库之体,高质量运营可以赋能智库研究。智库要通过运营实现智库主体与外部力量的对接,形成平台化智库。具体来说,要打造“智政、智智、智社、智媒”四个互动模式,模式构建的过程就是运营力的形成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是构建互动模式、形成高效运营力的关键。

图片新闻
Copyright©2020 深圳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承办:深圳智库联盟秘书处       备案序号:粤ICP备20058290号-2       网站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