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参考和支撑,确保智库提供的决策建议可信、可靠、可用,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使命。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现状来看,成绩很大、困难较多、问题不少。主要是服务决策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需要创新、配套措施亟待完善。新发展阶段要破解智库建设和发展中的难题,切实提高智库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国家高端智库对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升决策建言水平和拓展对外交流合作能力。总体来看,对涉及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立足当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仍有短板,还存在堵点痛点。要秉承“精、专、深、透”的研究理念,深入开展前瞻研究、突出战略研究、加强纵深研究、强化联合研究。要深化实践调研、强化团队协作、整合多学科攻关,提升研究成果的思想分量、对策质量、价值含量,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专业、务实、管用的高质量成果。围绕党中央谋划国际战略、开展大国外交精心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鼓励与国外知名智库建立机制化合作交流,打造智库品牌论坛,积极主动对外发声,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
统筹推进各类智库协调发展,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制机制。当前,各类智库竞相亮相,但需要防止盲目发展和野蛮生长。要加强对党政智库、军队智库、高校智库、科技智库、企业智库、社会智库等各类智库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明确功能定位、建设方向和布局结构,完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构建各类智库参与决策咨询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服务方式,推动向社会智库购买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智库发展的良好环境。合理区分智库建设与传统科研的管理范式,创新智库专职研究人员评价标准,完善智库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创新专家咨询劳务报酬制度。
深化人才引进流动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中国特色智库人才的“旋转门”机制。要深化有决策经验的人才引进、流动制度改革,尤其是要注重发挥熟悉政府决策程序退休人员的作用。过去他们有的曾经是决策部门的“关键少数”,具有丰富的服务和参与决策的经验。退休后这部分人有的身体很好,有情怀、有精力、有热情参与到智库决策研究中去。要重视对这部分人员的“返聘”“特聘”或者“专兼职结合”的起用,形成灵活管用的机制,赋予智库和研究人员更大自主权,不断壮大智库人才队伍。
加强并完善对决策成果的反馈、评价和推介。整合服务决策研究成果推送渠道,建立服务决策成果发布共享平台,让具有服务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策建议能及时、有效进入决策部门和领导视野。不少专家反映领导有批示也看不到甚至不知道,希望能够有个回馈机制。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成果报送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决策咨询成果审阅批复动态,不断提升智库成果决策时效性、决策转化率、决策影响力。对成果评价上,正向激励并倡导专家学者积极服务决策,从被动资政转向主动建言。要建立智库“内参”“专报”“特刊”等评价体系,将智库成果与科研成果联通互动。拓展多层次、多载体的成果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媒体、新闻出版物、影像资料等形式推介研究成果,扩大智库成果社会效益。
重视并加强对重大决策定期开展效果评估。构建科学合理的“决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依托高端智库等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重大决策开展科学、公正、专业的效果评估。以重大决策实施主体为评估对象,围绕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措施、重点工作任务的决策、执行、落实情况定向、定量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决策调整的意见建议,推动重大决策过程更科学、决策执行更高效、决策效果更完善,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与公信力。
〔作者:张占斌,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