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与此同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全过程,确保“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打造智库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合理化人才结构。鼓励智库人才敢于在议题设置、概念供给、理论应用、研究范式、价值追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理论体系,全面提高中国智库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我国智库水平由跟跑到并跑、由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另一方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社会发展的瓶颈、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等,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核心问题研究。对国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问题等进行攻关,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影响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新体系,以智库重大创新成果为引领,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勇闯创新“无人区”,在创新上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做到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整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坚持协调发展,畅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内外脉络。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协调。一是智库内部的协调。要找出自身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把短板做长,把长板做优,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通过做优长板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同类别智库间的协调。要找准自身定位,了解同类别智库的基本状况,加强沟通和交流;倡导并实践跨学科、跨团队协作的全链条研究新范式,避免“单兵作战”与“单打独斗”,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三是国内智库间的协调。要做好智库专项支持平衡化、协调化、合理化,充分发挥不同类别智库的“特色”,同国家大政方针相协调,同国家战略需求相匹配,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建设,强化团队协作、优化专业学科联合攻关,消除智库之间的障碍与壁垒,彰显“1+1>2”的组合效应,形成不同类别的智库目标一致、相得益彰、齐头并进、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四是国内智库与国际智库间的协调。要紧跟全球智库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加强国家间、区域间、洲际间智库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智库议事协调机制,善于弥补国际智库研究的空白,在重大议题上发出中国智库声音,在重要问题上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
坚持绿色发展,突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生态效应。就国内层面而言,“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为了扭转这样的状况,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发挥应有作用。要大力建设一批围绕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深度研究的智库,在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约束和激励并举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多方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等方面下真功夫,出真成果。发挥智库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就国际层面而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助推清洁发展和绿色转型,促进绿色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致力于为全球提供更多绿色公共产品,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贡献中国智库智慧和中国智库方案,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借此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增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活力要素。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发展壮大,就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开门办智库。第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国内智库与国际智库的合作,加强跨学科智库之间以及跨类别智库之间的合作,与世界卓越智库交流经验,以研讨、交流、合作、共建等形式与国际智库形成联动机制。第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学会“引进来”。要建立健全开放的智库人才培养、使用与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在此基础上,善于吸纳国内优秀的人才,引入国际上的杰出智库人才,形成能上能下、能出能进、能中能外的智库人才开放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积极“走出去”。要把脉智库国际市场的发展态势,了解国际智库发展的“行情”,进入国际一流智库交往的“圈子”,摸清国际智库运行的“路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通过外在压力激活内生动力。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提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际话语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共享发展,彰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现实价值。首先,在共享的范围上,一方面,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直面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供给国内国际重大战略需求。另一方面,要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下功夫,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智库产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在共享的方式上,要多种多样。要建设能够分析利用和共享流动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数据库体系,搭建智库成果共享平台,创新政府采购、付费订制、免费共享等智库成果转化形式;在组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发布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既可以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内参等传统媒介形式,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等网络媒体形式,拓展和丰富智库成果的传播渠道,让大众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再次,在共享的效果上,要实现“需求—供给”和“应用—反馈”的动态平衡。一是加强智库成果生产部门与成果应用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智库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以需求端带动供给端,以供给端回应需求端,实现“需求—供给”的精准互动。二是注重智库成果应用后的跟踪反馈。智库成果实现应用并不是终点,应用效果的情况需要反馈给智库,智库通过反馈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从而不断提升智库成果的质量,建立起“生产—供给—应用—反馈—完善”的良性循环。最后,在共享的限度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而每个领域对智库成果共享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要把握好共享的限度。对于那些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该共享且允许共享的,要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共享;对于那些涉及国家重大核心利益的、不该共享且不允许共享的,坚决不能共享。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立足新发展阶段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承担新使命,做出新作为,开创新的发展前景,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明琨 徐敬娴,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