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型智库要做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参与者与服务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新型智库要积极参与并服务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可以从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开展国际问题、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外交战略的前瞻性研究。人类发展到今天,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是一些国家恃强凌弱、零和博弈的霸道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思考并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研究,一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洞察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思考出路,例如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新型智库必须积极开展研究、反思根源,并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前瞻性谋划。二是站在中国的角度,分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当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新型智库要为中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出谋划策。
第二,为各级各类对外开放主体提供决策咨询。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国家层面,也有地方层面;有政府层面,也有企业层面;有官方外交,也有公共外交等。而各级各类智库要进行专业性研究,对形势作出研判,并提出外交活动的最佳方案。在各类国际会议举办前,新型智库要就中国将如何利用这一系列的国际会议表明中国立场、阐述中国主张等问题,开展前期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决策咨询的重要功能。
第三,培养高水平国际化智库人才。智库要参与或服务于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要有较强的国际化能力,其核心是培养或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的高水平智库人才。国际化视野,就是要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用国际比较视角和方法研究问题,善于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和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国际化能力,是指能顺利参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其中包括用外语演讲、在国际学术刊物或国际媒体用外文发表文章的能力。
第四,助力中国主导的话语构建和国际传播。智库不仅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还要在对外开放或国际交往方面积极开展中国主导的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播,就是通过智库开展国际交流与对话、举办国际会议、设置国际议题、在国际刊物或国际媒体发表文章,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作舆论的先导。
第五,积极开展以智库为主体的公共外交活动。智库作为“思想坦克”,在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就是开路先锋。一方面,智库作为非官方机构参与公共外交,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交往的形式,都更加灵活;另一方面,智库作为思想库即所谓“智慧的大脑”,更善于参与公共外交,更好地为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铺路架桥。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作者:杜志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