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被委以重任,继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之后,跻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行列。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年轻的深圳,该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作用?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晓远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昨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机遇,“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子深圳,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就近转化,提高转化效率。”董晓远指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基础研究领域的选择上,要贴近深圳的产业实际,为深圳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雄厚基础。
高校是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主体,董晓远认为目前深圳高校的数量仍然偏少。基础研究也讲究人多力量大,对高校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夯实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研究根基,必须多方推动深圳高校培育形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才能在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针对深圳民营企业兵强马壮的发展格局,董晓远建议,如果华为、腾讯等一批研发实力强的企业有意愿办学,政府应该鼓励他们办民办大学,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的优势,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到深圳当老师。
“深圳在从1到N的应用研究方面优势非常突出,较为缺少的是从0到1的基础研究支撑,若能借助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发展契机,由国家统筹布局,高效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科研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深圳的未来不可限量。”董晓远如是说。
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深圳依托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形成了“两城一区”的发展格局。汪云兴指出,“两城一区”各具优势特色,又凸显协同关系,其规划布局体现了深圳下实功求实效的系统打法,亦构建了深圳开展基础研究的“硬条件”和“软环境”。
“科技创新要讲实效,这是深圳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体现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优势,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定要发挥这一优势。科技创新需要提质量提效率,哪里‘卡脖子’,我们的科技创新就应该往哪里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这应该是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重要使命和突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