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独特优势,让创新成果和人才源源不断向产业链渗透”
“‘补短板’与‘加长板’并重,把相对比较优势变成绝对优势”
“深圳应继续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环境,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浓墨重彩部署科技创新,提出了“创新能级显著提升”的未来五年奋斗目标之一。
两会上,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高频词。代表委员们围绕提升创新“五力”,打造“五地”,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建好言、献好策。
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技术主动权
基础研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根基所在。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完善长期稳定投入机制,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基础研究合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深圳应瞄准创新链中‘0-1’这一环节,强化建设若干创新研究型大学,并围绕大学设置具有产业带动特色的重大科研设施,用于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研究,补齐源头创新的短板。”樊建平、成会明两位政协委员建议,在以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深圳应采取差异化策略,以“大学+设施”瞄准“0—1”这一创新生态链上的短板。
如何实现“卡脖子”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同样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等4位代表此次参会带来的《关于打造生物医药创新联合体、全面激发产业发展动能的建议》中,谈到要担当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4位代表建议,深圳一方面应当加大对于基础研究、关键前沿技术、重大零部件攻关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可依托创新联合体集聚全市创新资源,全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计划,打通从原理技术、材料器件、设备系统的完整技术供给链条。
“如果深圳能实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全国部分产业链断链断供、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市人大代表、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薄连明认为,40年来,深圳积累了智慧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优势长板,但也面临着基础研究、核心设备、核心材料等方面的短板问题。深圳要“补短板”与“锻长板”并重,把相对长板变成绝对优势。
人大代表、南山区科技事务所所长、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执行秘书长王艳梅呼吁,要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深圳的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不必限制技术攻关的数量。“一个产业由一个部门负责,避免部门间条块分割带来的创新和产业割裂。”她建议道。
锻造长板激发活力,打破创新成果转化壁垒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深圳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面对新发展格局,深圳如何持续保持科技创新优势,“补短板”与“锻长板”并重,继续承担示范作用?
“深圳民营企业的基因就是将技术创新与市场能够很好地结合。”市政协委员盛司潼谈到,深圳有许多民营企业占据着行业或者子领域的技术高地,具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创新能力。深圳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改变科技攻关项目承担的规则,在发布和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上,应破除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初创科技企业承担项目的障碍,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让具有技术研究、创新能力的企业有公平的机会参与重大关键技术项目的机会。
在市人大代表李学金看来,深圳整个创新生态链是良性在建的状态,科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目前要向引领创新的阶段发展。他建议,深圳目前必须要保证科技资源配置的均衡和优化,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资力度,重视“政产学研”的合作,才能打破创新成果转化的诸多壁垒。
多位代表委员谈到,如何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是痛点、难点所在,也是关键所在。其中,金融扮演了重要催化剂角色。
“对于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尽管不小,但是和其贡献相比依然不成比例。” 市政协委员厉伟表示,转变贴息这种“锦上添花”的政策思路,将该资金委托给市属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并对其在中小微业务板块进行增量考核;深圳银行业可参照重庆、广州银行业模式,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服务,解决科创型企业无大量固定资产可抵押的困境。
“股权投资机构和高新技术项目发展是一对孪生兄妹,共生共荣,需要从政策上支持股权投资机构的发展。”李继朝等10多位人大代表也同样关注到科创型企业融资难题。他们表示,唯有提高股权投资直接融资的比例才有可能大力促进新型高科技产业发展。建议深圳应从政府政策层面制定企业直接融资整体比例目标,并逐年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并由科创委制定“卡脖子”技术清单和黑科技类清单,吸引更多资金投资深圳未来科技产业。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才能始终保持发展优势。”人大代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左丁谈到,深圳要利用好综合改革试点政策等优势,在创投政策上有所突破。他建议,深圳可以通过安排财政预算用于政府引导基金持续注资,扩大引导基金规模,也可以通过增加增信、担保、贴息的方式鼓励优秀的创投机构发行中长期债券,吸引更多的创投机构落户深圳,助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建立更灵活开放的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作为一座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城市,深圳始终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深圳应继续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环境,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深圳要抓住大量海外人才回国的机遇,提升高端人才吸聚力,同时要在‘存量人才’上做文章。”提到深圳人才环境,人大代表马健很有发言权。2015年,他选择在深圳创业,正是被深圳当时的人才政策和创新环境所吸引
市人大代表周子友说,很多人才被引进深圳后,遇到了教育、医疗、创业等等各种困难,人才保障服务体系的构建对留住人才很重要。他建议,深圳应制订完善的服务细则,提供保姆式的人才服务,对提升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大有裨益。
“深圳已聚集了一大批海内外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市政协委员盛司潼建议,深圳通过建立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机制,鼓励、促进科研人员的流动、整合,来释放科研人员的活力。可以通过建立类似“旋转门”的机制,鼓励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去做研究,或者带科研成果到企业去转化,企业的尖端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该机制进入科研院所进行前沿研究和重大技术项目攻关,以达到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