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近日发布,将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认为,扩区后的前海拥有了机场、港口、会展等丰富产业元素,将产业合作前景全面打开,可尤其注重深港联合,推动加快前沿技术和成果产业化。
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樊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而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从特区突破,通过各种先行先试,再向全国推广。
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平台,前海和横琴分别毗邻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非常关键。同时,它们都在特区成长起来,血液中继承了特区精神和先行先试机制,闯出一条新路,可为全国提供新经验,为下阶段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方法。
要站在时代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去看待“双合作区”,横琴合作区侧重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前海合作区侧重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和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更多支持,这是国家在区域发展上的重大布局,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部署。
南方日报:“前海方案”提到要“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樊纲:这一点非常重要。前海区位独特,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交汇点。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做到主动开放甚至单边开放,是持续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需要,也将进一步增强香港对国家的向心力。
结合香港的优势,前海可以在经济产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多与香港联动发展,与其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并用好香港的专业人才、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
同时,机制对接也是双方的、相互的,在内地跟港澳机制对接时,港澳也可以在规划和机制上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十四五”等长期规划衔接对接,更好地利用国家提供的各种发展机遇。
扩区打开产业合作前景
南方日报:前海面积扩大8倍后,将对未来的深港合作带来哪些可能?
樊纲:前海本身就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位置,范围扩大后,“海陆空铁”齐备,拥有了极佳的交通资源条件。特别是拥有了国际机场、港口码头、会展新城、海洋新城、保税区、制造业工厂等,产业元素丰富,可以说把整个产业合作前景打开了。
以海洋产业为例,扩区后的前海坐拥68公里海岸线。深圳和香港都是临海城市,都已布局了大量的海洋产业,今后在这个领域,深港合作就有了很大空间,可以联手发展海洋科技,加快建设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
南方日报:前海主打现代服务业,新纳入前海范围的区域产业形态与之不尽相同,两者可以如何衔接?
樊纲: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产业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是多元有机体。现代服务业包含设计、物流、金融、管理、法律、会计等,科技和信息则属于高端服务业领域。扩区后,前海现代服务业会形成与其服务的如制造业、海洋产业、电子产业等密切相关的产业集群,会出现共同发展的局面。
所以,对于宝安、南山部分纳入前海的区域,不要轻易将其中的工业园都转成商业写字楼,要保留一定的工业用地,重视园中园的规划建设,为产业留下发展空间。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去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注重联合香港,深耕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前沿技术产业化。
加强与港澳智库合作
南方日报:“前海方案”提到要“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粤港澳研究基地”,您如何看?
樊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我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智力依托。大湾区是思想交流最活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最可能碰撞产生“火花”,适合智库落地生根、繁荣发展。同时,智库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服务业的高价值环节。
前海可吸引集聚一批国家高端智库,开展国家宏观战略、区域经济产业、园区规划等综合性研究;可加强与港澳智库合作,引入、培育一批港澳研究机构,针对港澳自身发展与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提出高质量政策建议;可吸引集聚一批科技智库,开展前沿性技术与产业研究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