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10月15日开幕。本届广交会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共设置16大类商品51个展区,约有2.6万家境内外企业参展。
10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看来,中国外贸进出口的良好发展势头与中国供应链的强大供给和物流配套、疫情的良好防控,以及中国产业工人任劳任怨的工作品质密不可分。
曲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贸易的核心是利益的交换,而不是价值观的交换。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按照国际贸易的规则运作,今后定会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外贸增长的独特优势
《21世纪》:从海关数据看,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7%,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您怎么看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形势?对于未来中国外贸走势您有何判断?
曲建:在疫情爆发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于疫情在中国得到很好的控制,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疫情出现反反复复的情况,导致全球供应链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明显增加,因此中国外贸出现了V字型触底反弹走势,这出乎了很多国家经济学家的预期,这样的反弹也拉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从海关数据来看,虽然预计今年下半年的进出口增速可能较上半年有所回落,但总的来讲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重要方面:1. 中国供应链强大的供给能力;2. 中国的疫情控制达到了良好预期;3. 中国产业工人发挥了特有品质。在全世界货物紧张时,中国工人通过加班加点保证了货物向全世界的供给;4. 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拥有良好的物流配套,在中国没有出现大量积压货物的情况。
而今年第四季度预计同比增速将有所回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下半年基数逐月提高。从去年年中开始,中国控制住了疫情并率先复工复产,使得进出口出现明显增长。虽然每年年底由于英美欧等国圣诞节的原因,通常第四季度中国外贸出口会出现“翘尾”,但今年估计这一情况将不会那么明显。
线上广交会带来创新可能
《21世纪》:在此背景下,广交会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举办,有哪些重要意义?这种模式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相比有哪些优势?
曲建:境外参展商采取线上方式主要是适应当前国际疫情发展情况的选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线上参展方式的积极一面,它将为下一阶段广交会的改革创新创造实验场景。如果线上效果较好,可能在疫情后都将保持线上部分的展览方式。
原本线上展览是无法替代线下的,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情感上往往喜欢在诚信度比较高的交易环境中面对面做生意,以及线上无法形成与线下几乎相同场景的技术原因。本次广交会如果能够在线上场景上让人在情感上有更好的交流,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我认为今后包括广交会在内的一些交易会都将逐步提高线上部分的占比。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会继续提高
《21世纪》:从外商参展情况看,国外采购商还是比较积极的,从中外经贸合作方面讲,您怎么看这一现象背后的全球经贸关系、中国的角色?
曲建:疫情之前,少数国家对中国提出供应链“脱钩”战略,然而从近几年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宏观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在全世界的贸易和投资领域所占比重不但没有下降,而且还会上升。
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但不是全部。任何在这个体系之中,想通过贸易摩擦来获取好处的行为,从长期来讲都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框架。贸易摩擦要尽可能用经济的规律和方法解决,而不是用经济以外的手段和思维去解决经济问题。中国也在这一贸易体系中吸取了教训,我们要建立连续供应链运转系统,即提高自己供应链的安全度。
《21世纪》:当前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从广交会也可以看出这一趋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些地区与中国的贸易份额反而增加。从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角度讲,中国未来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曲建:现在少数国家希望把中国从全球贸易体系中摘出去,但中方一直以来是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近年来的开放步伐还在加快。我们建立了一大批自贸区,也加入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并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都标志着中国要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进去。
贸易的核心是利益交换,而不是价值观的交换。只要有利益,最终人们会按照贸易的运行规则去买卖商品和服务。因此,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融入到全球贸易体系里面,按照国际贸易的规则运作,今后一定会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大经济体、大市场,境外的投资关注着中国市场和中国的加工生产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我相信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会继续提高。
《21世纪》:中国加入RCEP、积极申请加入CPTPP等自贸协定,一系列举措背后有哪些深意?
曲建:想把中国排挤出贸易体系的少数国家,往往先给中国扣上违反国际贸易有关规定规则的帽子,但这是一个借口。中国通过加入RCEP及申请加入CPTPP,实际上就是向世人展示,我们不仅没有违反规定,反而正在走向WTO积极主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承诺的越多,给中国扣帽子的国家就越紧张。我们用行动揭穿了谎言。
中国加入一系列地区自由贸易区安排,实际上就是让国际经济中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更好地融合。中国用行动践行着我们的主张,即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体系之下没有老大,自贸区的前提条件是各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利益的交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RCEP、CPTPP的发起国都是小国,因为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约束大国的行为。因此,认为自贸协定中大国占主导是一个完全的误解。
“三驾马车”一起驱动经济增长
《21世纪》:本届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将重点讨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何认识和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曲建:中国乃至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崛起都是起步于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即本国没有能力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因此通过出口实现外循环。但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部分城市超过3万美元,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内需能力,这一群体通过购买本国甚至国外生产的产品,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大部分大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即使前面是以外贸出口为导向,但到后期都是转向了以本国消费和投资为主要驱动力。中国其实早在2013年就已经出现了内需高过外需的情况,经济由曾经的主要靠外贸驱动,变为如今的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一同推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健康的大国经济体应该走的方向。
《21世纪》:您认为,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哪些难点、痛点?
曲建: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转变思维。对于长期适应于外贸结算体系的人,突然要去学习和适应中国内需这一新领域,可能是一个挑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内贸明显的增长将推动外贸人自觉加大学习力度以拓宽市场。毕竟市场大,盈利多,才能够把企业做大。
贸易的发展除了规模和进出口等这些数值之外,还要看商业模式创新。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升级迭代,我们的外贸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这是中国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今跨境电商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是商业模式的一个重大创新。这种形式伴随着未来信息经济社会的道路,可能占比会出现明显上升。
过去的供应链体系中,厂家到消费者之间是需要进出口经销商进行连接,但跨境电商借助新技术在toC端实现了企业到消费者的直接传递。而toB端,电子商务将国际贸易的流程全部搬到线上,大大加快了交易速度。因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提高,无论是toB还是toC都在经历去传媒化的过程。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区
《21世纪》:港澳此前在广东乃至全国获取贸易订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期,粤港澳大湾区也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两个合作区将发挥更大作用。您如何看待港澳未来在大湾区中的作用?
曲建:自改革开放后,港澳特别是香港把内地的产品推销到欧美、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同时把欧美日的一些设备和技术引进到内地市场,起到了国际贸易的桥梁作用。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内地已经开始与国际市场建立更直接的联系。随着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虽然香港贸易额仍然在增加,但整体贸易量占比有所下降。以集装箱吞吐量为例,如今深圳、上海、青岛、宁波等地港口的吞吐量都在增加,香港需要想办法在竞争中提升自身能力。
同时,香港在技术创新、跨境电商、电子商务方面发展有所滞后。如何能够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中创出自己的路数,提升竞争力,从港府到港企、港人都高度关注。本次香港澳门代表团参加线上线下广交会,都是希望把港澳的国际贸易地位进一步做大做强,通过广交会把握并适应新的贸易业态和商业模式,并在发展中巩固自己的竞争力。
香港自身市场非常狭小,亟需粤港澳大湾区构建起一个更大的市场,以内地和国际市场作为自己研发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空间。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对港澳来讲,是拓宽市场空间、增加融资渠道、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合作的重要机遇。
《21世纪》:您对于更好地促进湾区内贸易和湾区对外贸易有哪些建议?
曲建:中国已经加入了一系列自贸协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自由便利,但香港和内地之间的贸易管理流程却依然复杂。建议把广东省和香港之间的各口岸进行升级,无论是人员流动、资金流动还是货物流动,都应尽可能实现自由贸易体系的自由便利,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