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员动态 >详情
集聚各方智慧谋划医学中心下一步发展
信息来源:人大重阳网        发布日期: 2021-12-06    【字体: 放大  缩小 】

  医学中心主任、北大原常务副校长及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集聚各方力量建设一流医学中心 经过20年的奋进,在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的大力支持下,医学中心以及北大深圳医院全体员工通过不懈努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大深圳医院作为医学中心的母体和基地,在各方重点扶持下,迅速成长为一家品牌知名、学科扎实、优质优效的三级甲等医院,医、教、研、管全面发展。 医学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政府与两地高校合作创办的新型医疗机构,吸纳聚集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各位学者的智慧,走出了自己的思路和特色。在科研上,以研究所作为载体,结合临床开展深层次的研究,取得了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在类的科研项目近280项,获得基金资助破亿元;在人才培养上,培养了博士后、研究生等500余名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上,引进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法学及研究质量控制培训,为深圳培养了数千人次的临床研究人才。同时,成立转化研究院,将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制度建设与规范上,引领了深圳市医学伦理管理,填补了深圳伦理管理制度空白;率先建立规范的动物实验室和标本库,为全市医学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动物实验平台及生物标本研究资源。 总结过去20年,离不开合作三方的支持。未来发展我们更要重视集聚各方力量,加大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新华医院的扶持建设,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尊重医学发展的规律,建设一流医学中心,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家“双区”建设的重大战略。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大将移植更多创新成果到深圳 医学中心是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及香港科技大学在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合作的第一个实体,是承载了三方合作的平台。通过合作共建医学中心,北医实现了与深圳共享研究资源,共建优质医院的目标,深圳达成了借助北大优势,提高深圳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目的。 20年来,深圳市政府对北医有期望,更有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医虽与深圳相隔千里,但克服了远距离的困难,源源不断地对医学中心和北大深圳医院给予帮助和支持,孜孜以求,惟愿合作达成。我们欣慰地看到,双方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医学中心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相关领域、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医学伦理管理体系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为深圳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作为北医重点扶持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是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医教研整体水平位居深圳前列。 未来我们还将移植更多的创新成果到深圳进行培育,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这一国家重大战略契机,在深圳这所创新城市,沿着共赢的合作目标,为打造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现代医学中心而共同努力。也希望深圳市政府给予更大的资金支持、空间支持和机制体制改革的支持,共同为深圳整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守护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吴红艳: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医学中心发展 深圳素有创新之都的美誉,具有开拓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北京大学是中国的百年名校,具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水平;香港科技大学作为全球年轻高校的翘楚,在生物医药科技方面有着一流的师资和雄厚的科研积淀。 深圳市政府与两所名校联手开创了城市创办医学中心的先河。医学中心的建立正是得益于深圳市政府先行先试、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20年来按照创新的模式,秉承吸纳并济、拓展空间、兼容并包的理念,依靠三方的精诚合作,医学中心初步实现了办好高水平医院、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初衷,探索出了名校与政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创新之路,这种创新使得深圳卫生健康事业有了跨越式发展。 20年来,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医学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学科建设和发展到医疗质量提升,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到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从生物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到临床研究体系建设,实现了卫生系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零”的突破,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地方标准“零”的突破。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医学中心的发展,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医学中心积极融入“双区”建设,持续提升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转化能力、发挥医学中心在深港医学科技融合的核心枢纽地位,连接内地和香港,建设形成以北大医学为引领、香港科大创新为支撑的集医学教育、科研、转化为一体的一流的医疗中心。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李世玮执行院长:深港协同创新加大医工结合 20年前,香港科技大学与北京大学、深圳市政府共同签署协议,创立了“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这样一个三方合作的集医疗、教学、研究、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实体。通过合作共建,借助北京大学的医疗资源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基础科研优势,深圳市实现了提高本地医疗卫生与科研水平的目标。 20年来,香港科技大学与医学中心共同成长,先后有12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副教授(包括2名中科院院士)参与了医学中心的管理与科研工作;从2007年开始,香港科技大学派遣了全职科研人员在医学中心工作。而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的MD-PhD计划,两校先后联合培养了MD-PhD学生17批共约100人,学生目前许多都留深工作。 通过与北京大学通力合作,香港科技大学在医学中心的各项工作获得了累累硕果。在未来十年中,港科大团队将继续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和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持续深耕。香港科技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和经验。我们在河套地区新创建了“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未来在医工结合和医疗器械转化方面,我们期待能够与北大医学继续深入合作,利用香港科技大学在工程技术转化方面的优势,为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做出一些新的贡献。 希望深圳市政府能继续在政策、人才引进以及研究场地建设上给予医学中心大力支持。

  原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张克科:医学中心要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是一次深圳的医疗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未来仍然应该继续这种创新。 比如,医学中心的科研工作,可以采用项目制。举例来说就是,政府主管部门(比如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可以给医学中心一个科研项目经费的总额度,举例比如说一共2000万元;医学中心可以向市科创委申报项目,比如每个项目可以申报200万元。医学中心申请的项目如果达到了市科创委的要求和标准,就可以给这个项目给医学中心做,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给。如果医学中心成功申报了6个项目,市科创委就可以批给医学中心1200万元经费。但如果医学中心申报的项目超过了10个,经费总额超过了2000万的总额度,那么超出额度的部分政府不再给钱。这种用项目经费支持医学中心科研发展的模式,也可以参考。 这些年来,医学中心有四个坚持做得很好:一是坚持科研;二是坚持医疗服务;三是坚持人才培养;四是坚持品牌和品质。医学中心作为三方合作的共同体,未来还需要深圳市政府有更多的资源投入。未来,医学中心我想还是应该坚持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医学中心不是简单的一个医疗机构,这个定位一定要清晰,它应该站到更高的定位,建成国际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生物医药产学研平台,为深圳的国际化发展助力,把北大和港科大的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放大,成为湾区最有影响力的医学中心

  原北大医学部副主任魏丽惠教授:希望医学中心继续加强学术建设 当年深圳市政府下了非常大的决心,和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对这个合作也非常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为医学中心的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基地,北京大学从品牌、技术、管理、人才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比如,在品牌上,医院的命名一般是根据域名法的原则,深圳医院能在前面挂上北京大学的名字,就是北京大学到当时的卫生部去争取特批来的,并且将北大深圳医院纳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体系,进行同质化管理。 北大深圳医院开业初期,北京大学医学部下任务,从北京各附属医院调派专家到深圳驻点支援,直接参与学科的建设,深圳的骨干医生也到北大各医院进修。深圳市政府也投资金建医学中心科研楼实验室,北大也和港科大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生 几年时间,北大深圳医院就快速成长起来。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条现有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带动新医院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后来,在国内很多城市,这一模式也复制推广。 未来医学中心也将面临很多的竞争和挑战,希望医学中心继续抓好学术建设,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图片新闻
Copyright©2020 深圳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承办:深圳智库联盟秘书处       备案序号:粤ICP备20058290号-2       网站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