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克时艰的关键时刻,深圳市政府印发实施《深圳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若干措施》,全市各区也相继出台一揽子惠企政策,不仅非常必要,更体现了深圳市服务型政府的民生担当。可以预见,短时间内30条政策对提振实体经济、维持增长动力、改善民生福利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昨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出,在深圳市政策的乘数倍增效应刺激下,深圳有望加速恢复高增长的经济常态。
民生担当
“深圳果决地实施了一系列非常严格的疫情遏制措施,为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实现全市动态清零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可否认,本轮抗疫工作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较大,加上国际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增加,此时政府推出逆向的财政政策不仅是国际通行做法,且非常必要。”
王鹏飞认为,深圳政府未雨绸缪,《若干措施》有针对性地从针对所有行业的普惠性措施和针对特定行业的特殊性措施分别出发,从供给与需求、资本与劳动、经济与民生等各个方面面向市场主体(企业)实施减负,把降成本、拓融资、促稳定作为重要发力点,为深企“真金白银”地带来实惠,不可谓力度不大。
“重大疫情防控本身是一项公共品,不少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为此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让步,为此,市政府在困难时期,与市场主体共担防疫成本,同舟共济,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担当。特别是,《若干措施》还涉及到‘完善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加速兑现产业扶持资金’‘加强企业信用修复’等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举措,不仅彰显诚意和力度,更传递出市政府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强大信心和向光底气。”
对症下药
针对《若干措施》的潜在经济效应,王鹏飞也逐一展开分析。他表示,普惠性政策和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政策,能够有效地缓解中小微企业生存困境,维持经济复苏所必须的微观基础,为未来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潜在动能。
对于中小微民营经济,可以看到普惠性措施中的“减免、缓缴或降低企业税费”以及“减免或降低房屋租金”等具体做法,能够从减少支出的角度在短期内有效地缓解企业流动性问题,首当其冲降低生存压力;“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则主要针对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补贴形式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从而达到稳定就业、安定民心的目的;“补贴企业防疫消杀支出”能够有效抵消企业因疫情增加的额外支出,在切实缓解企业困难的同时,更能激励企业充分配合疫情防控,防患于未然,为经济稳步返场夯实根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政策中出现了两条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的具体举措。”王鹏飞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运用非常规的结构性信贷政策,对中小微企业展开定向信贷支持,尤为科学和精准,在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困难情况下,还可以避免大规模刺激政策造成的潜在副作用,如大水漫灌政策导致的资产泡沫等;另外,“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能够在特殊时期,增强中小微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减弱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金融摩擦,助推企业快速恢复元气、提振经济。
有的放矢
“除了普惠性措施,《若干措施》还涉及针对特定行业的特殊性措施。参照2020年第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疫情对批发零售、酒店住宿和餐饮行业的影响尤为严重,可以预见,该类举措能有效稳定供应链,创新‘互联网+’‘智能+’促进新消费,为各行各业‘稳增长’硬核护航。”
王鹏飞表示,针对工业制造、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物流等重要行业的精准支持,能够在提振供给端、刺激需求端、改善民生福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更好地为产业链中的企业生产、民生消费提供保障。
王鹏飞举例,《若干措施》针对工业制造企业,提出通过大型企业扩能提质、整合产业链实现带动,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做法,展现出深圳全产业链联动拓能的内在潜能,从源头治标治本,也足以看出深圳基础经济的扎实稳健。
他还提出,对餐饮零售企业的纾困扶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管齐下,对交通运输与物流企业,则立足于加大补贴、减轻负担、提升集货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等角度进行支持,每一项政策都对症企业当下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势必对改善疫后民生福利、提振城市经济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