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光大厦到研祥科技大厦,从华富路到科技园,研祥总部的变迁是深圳产业转型的印证,研祥的成功是深圳科技创新的缩影。
“研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质量第一’模式的成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的专家团成员,深圳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董晓远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深圳正是有一大批像研祥这样的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在自己特定的领域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出精品,才为今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主航道,深耕专业领域是研祥成为全球第二的关键所在。“把一行做专、做精了,把难做的事情做好了,就有钱赚”,这是陈志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董晓远认为,这意味着研祥要按同行业国内外最高的标准来生产产品,这很难,但这个“难”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做成了,产品就有了较高的竞争力和较安全的“护城河”,企业就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研祥多年来通过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扩大研发团队来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求,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营业收入持续多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便是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
董晓远还表示,研祥的发展也是“共赢、共享”发展理念的成功。研祥努力与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起稳定合作的关系,让大家都有钱赚,与上下游伙伴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例如,针对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敢转、不会转、不能转’以及自动化设备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普遍性问题,研祥推出了高精尖设备租赁业务,为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设备运营服务,既提高了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又增加了研祥的服务收入,实现了下游企业的自动化转型与研祥‘服务型制造’同时并举,互利共赢。”他以此为例。
研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无疑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在董晓远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深圳破解资源环境发展瓶颈的现实要求,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具体路径,是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圳建设创新引领型全球一流城市的必然选择。
董晓远透露,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不见兔子不撒鹰”,难以用长远眼光统筹考虑,这首先就是因为受限于自身的资金状况。因此,研祥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享模式”显得难能可贵。但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投入依然巨大,回收周期较长,企业还是希望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政策性的引导,还包括适当的资金扶持。
“只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加快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才能更好地促进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董晓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