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员动态 >详情
加快推进“新基建”建设 为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 2022-06-21    【字体: 放大  缩小 】

  作者:黎 绩 廖明中

  提要

  近年来,深圳在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超前谋划、主动布局,前瞻性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突出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雄厚实力,依托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新基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市场主体作用发挥受限、“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大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抢抓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试点契机,持续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2022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奥密克戎肆虐全球,我国出现点多、面广、频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深圳也遭遇多起本土疫情,企业生产经营、居民消费、国际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全市稳增长压力陡然增大。通过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大量快速投入,能够有效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深圳在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超前谋划、主动布局,前瞻性推出系列政策措施,突出发挥信息通信技术的雄厚实力,依托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推动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新基建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市场主体作用发挥受限、“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大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抢抓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试点契机,持续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注入新动能。

  一 当前“新基建”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新基建”项目更偏重于信息化和创新领域,意味着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参与度需要更高。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对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认知不足,“不会、不敢、不想”转型,认为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投入大、风险高,是大企业的事,跟中小企业没有关系,还有企业对安全体系抱有不信任的态度,担心数据化过程中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外泄。

  二是缺乏重磅级应用场景。“新基建”要更多发挥市场作用,让市场、需求引导企业投资。但“新基建”相关应用场景孵化仍需时日,尤其缺乏重磅级应用场景,导致市场企业对项目盈利模式、盈利状况或者是盈利周期仍存在担忧,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多措并举,引导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基建”投资。从各地推进“新基建”项目落地情况来看,“新基建”项目中面向政府应用的落地较多,如城际轨道交通、智慧政务、智慧警务、智慧市政等,而面向市场的应用项目落地则相对较为缓慢。

  三是“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大。“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加快“新基建”有利于解决关键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不足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新基建”的高效落地推进。据《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预测,“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将长期存在,2020年底将达417万人,人才支撑能力不足。

  二 “新基建”助力深圳经济稳增长的几个发力点

  一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协调作用,建立“新基建”项目跟踪评估机制。具体包括:强化产业适配布局重点。综合考虑不同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之间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依据市场需求和产业特性可能存在的不同建设阶段、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对新基建需求存在差异性等因素,把握好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进节奏,实现最佳的建设应用效果,防止资源错配、重复建设、重建轻用等问题。建立健全评价评估机制。紧跟最新技术发展态势,立足新基建与应用结合要求,构建新基建项目投资监控、评价和调整机制,开展全方位系统性、持续性的精准动态评估,及时评估建设成效,及早发现不确定风险问题,优化项目推进重点和时序。

  二是注重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强化市场支撑机制。具体包括:加强“新基建”部署空间保障。加强新基建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加大土地整备力度,科学布局新基建设施,前瞻性预留新基建部署位置和空间。强化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导向,推进新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并可学习微软海底数据中心的做法在海底建设大型数据中心。放宽市场准入。加快落实《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出台新基建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可由市场解决的项目优先通过市场主体供给。优化投融资机制。通过发行适度规模的地方债或专项债、城投债等为新基建募资。进一步完善财税监管机制,健全收益分配机制,采用诸如基础设施REITs、将相关知识产权或特定项目的收益权等资产证券化以创设各类ABS、ABN等金融工具,吸引更多资本市场参与者。

  三是补齐“新基建”紧缺人才短板,强化创新链人才链支撑,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包括:强化创新链支撑。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以光明科学城为主体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有机联动。完善高校设备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加快落实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多维”科研评价体系,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强化人才链支撑。出台新基建紧缺人才清单,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靶向引进一批“高精尖缺”新基建创新人才和团队,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探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新基建核心企业联合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更多与产业需求适配的人才。

  (黎绩:深圳市龙岗区委政研室;廖明中: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图片新闻
Copyright©2020 深圳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承办:深圳智库联盟秘书处       备案序号:粤ICP备20058290号-2       网站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