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言 >详情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袁易明: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 2023-02-15    【字体: 放大  缩小 】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24万亿元,增长3.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1%。这些实打实的数据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汉仑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袁易明看来,不仅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亮眼成绩,更是这座城市勇毅前行的生动体现。他认为,深圳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创新。

  发展不仅仅指数字增长,它还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质量提升等在内的综合表现。“去年,疫情带来的冲击较大,作为以外向型和国际型经济为主的城市,深圳还面对着不稳定的国际市场影响。但在双重影响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3%,这说明三点,第一,深圳市场化程度高造就了企业变危为机的能力强,善于在变化中寻找发展机遇。第二,城市勇于开拓精神与敢于直面挑战的特质。第三,政府发挥了重要的有效作用,政策力度大,相机调整机制好,政府通过不断优化政策,保障了经济增长的势头。”袁易明说。

  报告指出,去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1%,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对此,袁易明认为,工业、制造业的增长对深圳现在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第二产业成长本身对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还体现为制造业对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根本性支撑。从过去发展的特征和经验来看,工业发展好,经济增长就快。”因此,在袁易明看来,深圳必须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须维持在35%-40%之间,绝不能低于35%。

  “就经济增长来说,高质量增长意味着产品的高产出和高附加值,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符合国际产业演进规律,体现在国内是发展方式尝试,率先的引领,体现在国际上,就是能竞争。因此,高质量增长一定是可持续的。而保持高质量增长最有效和基本的路径就是创新,现阶段其内涵是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袁易明表示。除经济增长,他认为,科教文卫事业等高质量发展也要依靠创新,具体体现在创新发展模式、机制体制、鼓励企业创新等。

  关于2023年工作安排,报告明确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新增就业1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如何实现,袁易明如此回答:坚定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以问题导向思维,加强顶层设计,解决发展中的棘手问题。

  “深圳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未来,高质量发展要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要素——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国际创新资源。市场方面,应用好深圳毗邻香港的优势,用好香港市场。要素方面,深圳在重视培养吸引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也应大力吸引国际创新人才、设备、材料及其他要素集聚深圳,形成创新要素洼地战略,构建国际著名创新要素集积高地,建立国际创新中心和产业策源地。具体来说,通过更新签证制度、人才标准认定等推动不同国家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在深圳集中配置,让深圳成为创新的‘根据地’,建设国际化自由科技创新之城,大幅增强深圳创新力量。”袁易明如是说。


图片新闻
Copyright©2020 深圳智库联盟版权所有        承办:深圳智库联盟秘书处       备案序号:粤ICP备20058290号-2       网站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