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深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将有助于促进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此次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入选,意味着深圳成为全国率先兼有商贸服务型、空港型、 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等4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城市,将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
深圳积极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2018年12月,《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印发实施,计划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共设立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并明确深圳作为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2019年以来,深圳连续3年成功获批建设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2023年7月28日, 深圳又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至此,深圳4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已全部获批,占广东省已获批国家物流枢纽(9个)的近半数。
据悉,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牵头发布5批国家物流枢纽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125个枢纽,实现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共有4个(重庆、西安、青岛、深圳)城市成为率先全部类型获批建设的城市,深圳即其中之一。
深圳稳步推进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等三大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深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之一,位于龙岗区,由深国际集团牵头建设。主要依托平湖物流园区、平湖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涵盖电子产品供应链、农产品配送、工业原材料配送、跨境电商等专业物流产业集群,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公铁多式联运中心。目前,枢纽范围内平湖南铁路货场一期工程已完工,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已取得地面层及上盖项目土地使用权,并进入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研究阶段。同时,支撑“湾区号”中欧班列稳定开行,2023年上半年累计开行117列,同比增长95%,线路已覆盖德国、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经贸合作提供国际物流通道。
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于2020年获批建设,位于宝安区,由深圳机场集团建设运营,规划国际物流功能区、综合物流功能区、国内物流功能区、城市物流功能区和综合保税区等五大核心功能区。该枢纽通过推动航空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临空产业生态圈。目前,该枢纽正加紧推进机场东货运区国际转运一号货站、南货运区货代一号库等项目建设;深圳机场全货机航点达57个,其中国际及地区全货机航点达35个,覆盖北美洲、欧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通达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织密货运航线网络,畅通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实现枢纽运输能级跨越式提升。
深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于2021年获批建设,位于盐田区,由深圳港集团投资建设。该枢纽分为主体功能区和功能拓展区,其中主体功能区由盐田港港口中、西作业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功能拓展区由东作业区、高端航运综合服务区、多式联运示范区构成,旨在充分发挥盐田港在连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中的门户枢纽地位,巩固提升深圳港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目前,已建成盐田港冷链服务仓、盐田智能供应链物流园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盐田港东作业区一期、平盐铁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港区集疏运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开通5条组合港航线,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和广东省7大关区组合港航线两个“全覆盖”,累计挂牌运营12个内陆港,主要覆盖广东、湖南、江西等省,打造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港口物流枢纽。
“一廊两翼”,深圳全力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据介绍,深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由西北片区(宝安区)和东南片区(龙岗区)组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核心走廊,形成“一廊两翼”的空间格局,构建物流特色鲜明,功能协同互补的联合枢纽。其中:枢纽西北片区主要以培育物流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物流信息服务、公路商贸物流、电商快递协同、综合保税、公铁集散、物流企业孵化等相关功能;东南片区主要以多式联运为核心,兼顾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该枢纽采用“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联合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开发建设,两个区域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相互协作、相辅相成,推进生产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双支柱”产业融合联动。
未来,深圳将持续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发挥枢纽协同作用,为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条件,有力支撑“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和枢纽经济发展,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贡献力量,助力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