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用户登录
关闭
新用户注册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要闻 >详情
集聚各方智慧谋划医学中心下一步发展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 2021-12-06    【字体: 放大  缩小 】

  2001年9月,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正式挂牌。20年来,在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借助三方优势,正在着力打造一个高层次,创新型,融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现代医学中心。

  本次成立20周年的系列活动不仅有医学创新转化高峰论坛、第六届深圳临床研究论坛、肿瘤人工智能技术临床应用论坛等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同时也举办了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发展战略研究会。

  当前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站在20年的节点,立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方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们在回顾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20周年发展的同时,也集聚各方智慧为医学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建言献策。

  北大:对医学中心发展倾注心血

  战略研究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晓光回顾了这20年来北京大学对医学中心所倾注的心血。

  对于医学中心的发展,北京大学高度重视。时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德炳亲自担任首任医学中心主任,随后北京大学两任常务副校长柯杨、詹启敏院士接力担任医学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成立医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多批次派出专家轮驻深圳医院,帮助建设心内科、血液内科、妇产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同时,接收深圳医院医务人员、行政管理干部赴北京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学习进修及培训。

  北大医学部医院管理处每年都派出专家队伍,对北大深圳医院开展医疗质量的检查和评估,推进医院的制度建设,实现该院同其他北大直属附属医院的同质化管理。

  自2018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又开始支持深圳新华医院的筹建工作,从医院建筑设计、学科规划等方面给予了持续关注,已经将其定位为北大医学在深圳的“双子星”之一,与北大深圳医院协同发展。

  北大深圳医院已成为北大体系下重要的教学基地,研究生培养点已经达到29个,包括了博士生培养点17个,硕士培养点12个。北大医学部还接受了197名北大深圳医院的职工,以同等学历在本单位或者在北大医学部其他单位申请博士、硕士,青年医生也全部都纳入了北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

  在科研方面,2003年医学中心获批了深圳市卫生系统首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6年北京大学医学部与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开始联合培养博士后。北医培养的研究生、出站博士后和毕业研究生遍布深圳医疗卫生系统,成为一支生力军。

  2003-2021年,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依托北京大学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119项,其中包括45项面上基金、73项青年基金和1项专项基金。

  2016年3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深圳)成立,2017年引进临床研究三名团队项目“北京大学柯杨教授临床研究方法学与技术体系规范化建设团队”,牵头成立深圳市生物医学伦理审查顾问委员会,挂牌“深圳市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牵头撰写并制定了深圳市首个区域伦理的地方标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规范》,提高了深圳临床研究能力,加强了生物医药与科技研发的伦理监管。

  2018年医学中心成立事业发展部,积极推进深圳市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建设工作,以临床医学为核心,打造“一站式”转化的创新载体。

  港科大:孵化市级重点实验室

  战略研究会上,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执行院长李世玮教授也回顾了深港医学合作的二十年。

  香港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医学中心的发展,将生物科技研究的优势注入其中。叶玉如、张明杰两位院士都曾出任医学中心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共有12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副教授参与医学中心的科研及管理工作。香港科大教授作为医学中心项目负责人获得包括科技部973项目在内的国家、省市的科研资助3415.4万元。

  香港科技大学在医学中心孵化了3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神经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皮肤疾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及深圳市药物依赖与安全用药重点实验室。2个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生物医学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皮肤疾病分子诊断公共服务平台。香港科技大学先后派遣专职科研人员6名在医学中心全职工作,并支付人员工资、保险、研究所初期成立需要的试剂耗材、相关人员往返深港差旅费等。

  未来共同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医学中心的合作一签就是三十年,体现了三方的决心和信心。

  第一个10年,医学中心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在以基础研究为主的模式下,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也全力推动和支持北大深圳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第二个10年,医学中心转向了临床研究,建立了深湾医疗器械转化研究院,并协同北大深圳医院智慧医院创新。

  第三个10年,医学中心如何定位和发展?

  刘晓光表示,医学中心已经走过打基础阶段,高地建设也正在起步,北京大学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医学中心的发展,通过未来更加密切的合作,推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5个研究中心以及深圳新华医院的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李世玮院长也表示,港科大将在五个方面加强医学中心工作:一是做强做大神经功能与结构生物学的实验室。二是开展干细胞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三是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深港医工结合创新中心。四是加强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及广州新校区的横向联系。五是在医学中心开展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及培养。

  医学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陈芸也提出,在前20年沉淀的基础上,医学中心未来将继续结合北大在品牌、医疗资源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优势,继续结合香港科技大学在基础研究、科技转化等领域的强项,打造集医、教、研、转化为一体,院、校、所及转化平台为支撑的区域医疗中心。医学中心将着重进行六个方面的建设,即:高水平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包括基础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生物标本库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动物实验公共服务平台)、高层次科学研究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临床研究技术支撑体系、高水平医疗分级医联体、高水平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平台。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