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mRNA更好的疫苗吗?急性心梗可通过药物有效预防?宫颈癌有望成为第一个被消除的癌症?风湿免疫病患者如何获得长期缓解?……
昨日,五位顶尖医学专家齐聚2022腾讯医学ME大会(以下简称“ME大会”),围绕肿瘤、心血管、风湿免疫等领域,为公众在线解析医学前沿进展、提升大众医学认知。
已举办三届的腾讯医学ME大会,由腾讯携旗下腾讯医典,联合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其独家授权的中文数字媒体《NEJM医学前沿》共同举办,旨在打造专业医学科普领域的灯塔,邀请全球顶尖的医学科学家,展现癌症、心脑血管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推动先锋医学与大众健康的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腾讯医学ME大会还邀请到奥运冠军陈一冰、吕小军、张常宁作为推广大使,鼓励公众了解科学、权威的医学知识,做自身与家人健康的守护者。
五位专家解码前沿突破,搭建公众认知的桥梁
会上,五位专家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应用,从防控体系到治疗手段,分享不少受到国际指南推荐的原创研究或治疗方案,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带来新希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首先带来了《大医学 大卫生 大健康》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医学是为恢复、维护、增加人的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技术、艺术和学术体系。公共卫生实施的要义必须由小众向大众化,帮助公众基于医学原理,主动维护健康。
在基础科学领域,被誉为“基因剪刀手”的北京大学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心主任魏文胜,专门分享了环状RNA用于新冠疫苗的最新前景:它比目前的mRNA疫苗有更好的稳定性,可在体内产生更高水平、更加持久的抗原,有望成为具有广谱保护力的新冠候选疫苗。而他所在实验室独创的新型RNA基因编辑技术LEAPER™,完全摆脱了对获诺贝尔奖的CRISPR系统的依赖,在底层基因编辑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在肿瘤防控方面,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癌症防治专家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卫学院特聘教授乔友林分享了自己首创的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其成本只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技术的1/10,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通行证。据了解,在他的推动下,HPV疫苗在中国成功上市,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成功研发、生产HPV疫苗的国家。
“中国医学正日益走向国际舞台,通过疫苗接种、筛查和早诊早治,宫颈癌将成为全面预防,乃至消除的第一个人类恶性肿瘤。”乔友林说。
在囊括病种最多的风湿免疫病领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分享了风湿免疫疾病的最新进展:生物靶向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正在让多种风湿免疫病从过去“不死的癌症”到长期缓解,让患者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栗占国指出,只要医生能够做到清晰讲解,患者知道如何治疗、及时复诊,类风湿关节炎都能缓解。据悉,栗占国提倡的长疗程治疗方案,已获欧洲类风湿关节治疗指南推荐;建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方法,被列入国外教科书。
心血管疾病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和其团队终生研究的方向。霍勇表示,心梗发生的场合往往在院外,因此,实现心梗的有效救治,除了院内医疗技术和救治体系建设外,面向公众的急救培训尤为重要,才能第一时间抓住120分钟黄金救援期,以及要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救助网络。“10个心肌梗死患者中,8个可以预防。”霍勇说。目前,在霍勇和团队的推动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助网络已初步建成,有超过5000家医院设立胸痛中心,覆盖全国90%地级市和75%以上的县域。“这个网络将为每年200万因心肌梗死而死亡的患者带来极大福音,帮助更多患者在发病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有效救治。”
技术传递医学科普,让人们种下健康素养的种子
除了了解最前沿的医学进展,对公众的医学科普也至关重要。
“正确的科普知识,能让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更加从容。”会上,前临床医生、腾讯健康高级副总裁吴文达分享了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技术对传递医学科普的价值。
吴文达指出,当个体遇到健康问题时,科普要成为“定心丸”;在治疗过程中,科普要成为医生的长效“处方”; 面对公共卫生威胁,科普要成为社会的“防护网”。
他举例道:据统计,每个人一生平均会得200次感冒,根据WHO一项调查,60%以上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然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80%-90%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除了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群,一般人得了感冒,并不需要特别治疗,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恢复和痊愈。
再比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各国为研制疫苗投入了巨大努力,然而,非科学、不理智反疫苗观念却一直存在。在全球,因为错失宝贵的疫苗接种黄金时间,一波波的疫情来袭,不仅让老年人、长期病患者、孩童等高风险人群处于危险之中;也因为大量确诊病例的出现,让医疗服务系统面临严重的挤兑压力,所以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也对医疗服务系统的承载能力产生间接影响。
“医学科普的路上充满挑战,它涉及日常生活多个维度,见效周期长;并且与人本身基因里的偏好相悖,因而长久以来就像顽疾,难以解决。”吴文达表示,腾讯常常在思考,如何更有效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传递医学科普,不仅要在人们的心中种下健康素养的种子,还要帮助健康管理落到实际行动上。
作为腾讯旗下专业医学科普平台,腾讯医典在国内首创了深度、体系化互联网医学科普模式,希望通过专业化内容重塑、社交化用户触达、体系化服务衔接的形式,让权威医学科普知识惠及大众,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的底层支撑。
目前,腾讯医典已汇集全国5000余名临床医生和包括两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学科主委在内的百余位顶级专家,为大众提供1万多个病种词条和全诊疗流程的权威科普;并与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国家药监局新闻中心等权威机构深入合作,助力搭建全民健康的知识底座。为帮助医生更好地参与科普,腾讯医典已制作18000多张高质量医学插画、几百支3D科普视频,以医学可视化降低公众认知门槛,辅助医患沟通。
科技向善,医疗健康是腾讯践行社会责任的舞台
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曾在给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的贺信中这样说:“‘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医学工作者不仅需要潜心研究自己领域的课题,也应该承担向大众普及准确权威医学知识的责任。”
腾讯医学ME大会正在帮助承载这一使命。腾讯以科技向善为愿景,医疗健康作为大众民生最息息相关的领域,也为腾讯所关注。以科技的力量,帮助大众获取最权威的医学知识、了解最先锋的医学进展、获得更温暖的医疗服务更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责任。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会上表示:“‘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腾讯的核心战略。医疗健康正是腾讯践行使命、创造价值的大舞台。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让医疗健康体系治理更高效、服务更可及,同时也正成为医疗创新的加速器。期待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成为助力‘健康中国’的‘先锋队’。”
腾讯医学ME大会从2019年开始举办,已获得了从诺奖得主、学术巨擘到中外专家、青年学者的关注和好评。而一直以来,腾讯医学ME大会希望实现三个目标:
第一、先锋医学科普,通过院士名医下场做科普,帮助公众对前沿医疗科技有更全面的认知,形成对生命健康关注度更高的传播氛围;
第二、健康常识教育,通过顶尖专家示范作用,带动更多医生投入科普创作,让专业回归科普本源,以良币驱逐劣币,帮助公众形成对健康常识的正确认知;
第三、医学精神启蒙,通过专家凝练的讲解,以及腾讯医典常态化内容供给,帮助公众构建科学思维,逻辑化、系统化地思考自己遇到的健康问题,保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希望以腾讯医学ME大会为契机,与更多机构、组织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科技与医学的融合,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提供一剂‘良方’。当每一个‘我’,汇聚成‘我们’,我们才能协力完成从‘疾病’到‘健康’的转变,实现健康中国。”吴文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