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田区的平安金融中心一路向西到前海顺丰总部大厦,在这条大约20公里的轴线上,平安集团、腾讯、中国电子、正威国际、深投控、招商银行、顺丰等商业巨头的总部大楼次第分布。再加上总部位于深圳东部的万科、比亚迪和总部位于龙岗坂田的华为,这正是深圳拥有的10家世界500强企业。
2008年至今,深圳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1到1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深圳总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更令人惊喜的是,当前深圳总部经济正加速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等发展融合,在生态思维和平台思维的“重塑”下,孕育着新一轮创新发展动能。
总部企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一个个纵向延伸的经济集聚区。
深圳总部经济建设起点早、力度大、效果佳。2022年,深圳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25家,经认定的市级总部企业数量达335家,较2017年的97家增长2.5倍,市级总部企业去年在深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约三分之一;贡献税收占全市比重约40%,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引擎。
深圳发展总部经济重“引”也重“培”,企业上市速度不断加快。截至11月22日,深圳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00家,总市值达8.48万亿元,其中有16家公司市值超千亿元。
“近几年,深圳‘培育’出来的本土世界500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身的总部经济效应成长起来的。”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总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深圳经济的外向型程度越来越高,就像一艘大船不会被短期的经济波动所颠覆,经济发展韧性不断提高。
深圳“引力”也正在加强。刚刚结束不久的全球招商大会上,亚马逊、英特尔、海克斯康、布鲁萨、马士基、环球新材、丰宾电子、安克创新、迈胜医疗等48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项目悉数落地深圳,涵盖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与时尚、绿色低碳、生物医药与健康、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等众多领域。
总部经济激发出新的产业形态
当前,受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深圳总部经济正加速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等发展融合,总部企业也正从大企业走向平台企业、生态企业。
随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深圳正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总部经济职能也从地区总部、功能总部,向研发创新、品牌价值等环节延伸。飞利浦深圳创新中心今年落地深圳,其公司负责人陈鹏表示,深圳创新中心的建立,将助力飞利浦在深圳形成更为完善的、端到端的产业价值链,不仅迎合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规划,也让深圳成为“在中国”“为全球”的创新力量之一。
“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以及产业投资的深入,深圳总部经济职能正在得到更好发挥,助力提升城市的发展能级。”余凌曲认为,深圳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助推了总部企业往平台化、生态化发展,面向垂直领域的新业务依托总部的“中心平台”资源实现加速孵化,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个的“小总部”。
据统计,2021年中国295家独角兽公司中,有59家背后有腾讯投资的身影,腾讯通过全领域布局,投资孵化出碳云智能、春雨医生、丁香园等独角兽企业,这些平台巨头企业孵化出大量新业务总部。
事实上,深圳的总部经济所伴随的研发、中介、服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业态都将延伸出来,产生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从而壮大相关产业乃至产业集群规模。此外,总部经济的落地助力深圳不同产业、业态之间的融合、互动,激发出新的产业形态,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形成经济新动能。
用原始创新能力推动未来发展
深圳总部经济如何能持续提升发展能级?专家认为,深圳仍需在原始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比如,在市场中发现产业的问题,可以“揭榜挂帅”的方式,让更多的科研院校来作出“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深圳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深圳总部经济的发展。
在打造世界一流原始创新能力方面,《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探索“学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学校+大型科研院所”“学校+龙头企业”等形式,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到2025年,深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深圳的国际化程度,或者是吸纳国际高端人才的程度,与全球总部经济聚集地相较仍存在差距。”余凌曲建议,深圳可以与香港一起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在体制机制上适度对接开放,承接其国际化的人才、资本,结合两地的优势打造全球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