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将《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记者会答问内容全文刊发,其中,林郑月娥在回答记者有关“《施政报告》中有很大的篇幅谈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提问时表示,我相信未来香港跟深圳,尤其是有了前海这个扩区方案以后,机遇肯定是无限的。我们应该能找到更多为香港人、香港企业,特别是香港的青年人带来更好发展的机遇。
我们最好的伙伴是深圳
林郑月娥说,首先,今年3月公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大力支持香港发展,除了以前支持我们作为一个国际金融、航运、贸易及法律的中心,也首次支持香港可以发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知识产权的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所以我们必须抓好这个机遇,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来用好中央对我们的支持。她说,今年的《施政报告》为每个中心都制作了一份简单的文件,例如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文件的铺排是首先看看“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发展的策略是什么。林郑月娥表示,我们具体的优势是香港的生物医药科技发展得非常好,我们有很多科研专家获得国际和国内的奖项;我们也有一个非常好的公营医疗系统,有大量的医疗数据。我们具体怎样用好国家对香港科技创新的支持,又能回应国家所需,就是我们发展科技创新,特别是生命科学方面。具体来说,我们建议在未来河套地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内成立新的研发中心,就是“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八个中心”的每一个也是用这个思路具体提出一些措施,让我们能在国家支持下发展这些中心。我提议记者们看看这些文件,便看到我们怎么对接“十四五”规划,尤其是“十四五”规划中对香港的支持。
林郑月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就更加具体。粤港澳大湾区是打造科技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其中四个核心城市——广州、深圳、澳门、香港,我们最好的伙伴是深圳,我们跟深圳已经合作了40多年。我常常说,香港跟深圳是独一无二,而且历久常新的双城;我们现在又有新机遇,香港、深圳可以强强联手,打造一个对粤港澳大湾区非常有利的经济体。刚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中,对于港深合作是从来没有写得这么多,我已告诉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我的文件要送给他看,因为从来没有因应香港跟深圳的合作写得这么详细,尤其有关北部都会区。北部都会区的大部分工作,不单是面向香港,也是面向深圳的。
林郑月娥表示,我们的五个铁路项目,最少有两、三项是跨境去到深圳的,这是非常具体的对接。我对香港跟深圳的合作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非常好的基础,我们的互补性非常强,两地人民联系非常紧密;尤其这几年,我们跟深圳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今年年初成立了19个工作专班,来推进每一项工作。我相信未来香港跟深圳,尤其是有了前海这个扩区方案以后,机遇肯定是无限的。我们应该能找到更多为香港人、香港企业,特别是香港的青年人,带来更好发展的机遇。
争取于2026年开始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
在回答记者“北部都会区”有关问题时,林郑月娥表示,当我在行政会议介绍北部都会区时,也有个别委员提出有关财政安排的问题,另一位委员马上说是一个愿景,一个大的发展策略,而非具体细节,所以我希望大家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在香港最能够制造财富的是土地,我们不可能在开拓土地的工作亏本;可能只是现金流的问题,若要收地、赔偿,发展基建便需要钱,但完成后便会十分值钱,就算是兴建公营房屋、居屋,我们仍能赚钱。虽然是以较便宜的价钱出售,但我们仍能赚钱,因为不涉及地价;所有建屋土地的开拓都会为我们带来大量的收入。若纯粹是现金流的铺排,我们可以发债,尤其现在提倡可以多发债,特别是绿色债券。很多在北部都会区的基建都是环保基建,很适合发行绿债以发展这套策略,从而可以持续发展。大家现时真的不需要担心财政负担,如果我们今日因为赤字而什么也不做,这不但短视,我会形容为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要有开拓性,开拓经济、开拓财源以帮助香港向前发展。
林郑月娥强调,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另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因为其邻近中环,也包括完善道路网,将会令香港东西南北的道路网更完善。我先在此声明,发展北部都会区并非用作替代交椅洲人工岛填海,交椅洲人工岛的填海工程会按计划进行,甚至会提前进行。开初我们说于2027年开始填海,现在我们争取于2026年开始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工程。
建设北部都会区,不能够再用以往的模式
在回答有关堆填区、焚化炉、殡葬区等问题时,林郑月娥说,火葬场方面,我们也倾向是无需兴建。因为我们亦可以用科技,用其他方法,或者加建一些设施,尽量满足到需要。现在北部都会区成为一个大都会区,亦是面向深圳,我们需要平衡,不能够再用以往的模式,把这类市区不受欢迎的事项推往新界北区。在都会区发展策略方面,因为里面要创造就业,我们希望将来看到有65万个就业机会,当然创科会有15万个就业机会,其他亦有很多商业或商场,但其中一个可以带动就业的就是政府设施。
林郑月娥表示,其中一个行动项目,就是政府会把一些并不是有位置需要的政府设施,或者政府的写字楼迁入北部。我们已经觅得一些选址,亦正在物色一些部门,把整个部门搬迁至北部。这样会令到该处多些就业机会,亦会令到交通好转。现在有几千人在新界港九各处搭乘车辆到香港上班,将来这3000人要去北部、古洞上班,整个交通规划已经会改变。
林郑月娥最后说,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今次这个新思维。人们时常说交通很挤塞,不要再把人推往北部,但挤塞其实是单方向的,就是早上高峰期由北往南,晚上下班就是南往北,调转方向其实一点也不挤塞,大约只是用了三成的交通量:即是如果你在早上由红磡去上水可能是有座位的。现时我们的规划就是要把更多的就业机会放在北部,以后居住在北部,或者大埔、屯门的居民,他们根本不需要由北到南去上班。他可能是在北部上班,整个交通就会慢慢纾缓,这个也是今次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里其中一个指导性的原则。